孩子总是不听话?可能是家长的双重标准,家长你该反省了
文 | 朗朗育儿课堂(文章原创 ,版权归本作者所有,欢迎个人转发分享)
“你成绩怎么这么差?”
“这次考试怎么又是倒数?”
“提醒你多少次了还是要熬夜看手机!”……
父母在生活中,难免少不了对孩子的指责。
这些话对大多数家庭来都是“家常便饭”了。
孩子不听话正常,但是为什么呢?家长该好好思考。

曾经在某网站上看到,一位妈妈的自述。
她说,自己最遗憾的就是在孩子的生活里,没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楷模。
教育孩子的“套路”很多,但是对自己却没有要求。
评论区里满满都是宝妈们的“风云江湖”,有的妈妈说,她从孩子小的时候就习惯了教训孩子,等到孩子懂事之后,夫妻俩本以为孩子会怕自己,家长讲话会听。
没想到,孩子变本加厉,越发不听话、叛逆了。
一位妈妈回复到:自己的孩子也是,平常调皮捣蛋,假借学习的名义,硬是让爸爸给买了手机,平常玩玩游戏也就算了,晚上还经常熬夜看手机,吃饭的时候都放不下。
还经常说:“凭什么妈妈可以看,我不可以”的话。

妈妈们直呼: 现在的孩子真的太难教育了!
真的是孩子难管吗?不一定。不知道爸爸妈妈们是否发现,其实自己在吃饭的时候也时不时的会看手机,下班回家后,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或者电视,遇到喜欢的影视剧也会爱不释手。这些都被孩子看在眼里。
对孩子一味的要求和强硬的教育,对自身要求的降低,两者之间在矛盾之中便形成了所谓的“双重标准”,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,家长们先别生气,可能是家长的双重标准导致的,家长可要反省了!
一、为什么家长总是会“双重标准”?
忽略了家长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力。
正所谓: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”言传身教我们都听过也明白,但是却很少有人做到。
家庭教育中,父母们往往会忽视自己的行为给孩子造成的影响,明明自己也一边吃饭一边大口喝水,却嚷嚷着不让孩子这样喝,伤胃。正是这些冲突,构成了父母的双重标准教育。

容易把自己的轨迹代入到孩子的未来。
子承父业想必家长们都知道,但是从很多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
你期待的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。
在成长的过程中,孩子会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,有自己的人生经历,对待未来的态度和方式都会不一样,如果父母一味的把自己的要求和期待加在孩子身上,那么这无疑是把孩子逼上绝路,要么跟着父母走,要么叛逆跟随自己的心走。
家长们都不喜欢看见这样强烈的分歧和决裂,可是双重标准下的孩子,很容易走向这条路。
家长的双重标准一定程度上,造成了孩子不听话,所以爸爸妈妈们。
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,不妨想想自己,或许对孩子的教育会出现新的方法。

二、“双重标准”最终导致孩子不听话
动画片《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》里,大头儿子在一次竞赛里,险些成为了妈妈双重标准的牺牲品。
大头儿子的妈妈为大头儿子奉献了很多,刚好社区有一个“最美”家庭的角逐,妈妈想展现自己的成果,于是就带着一家人静心准备了视频和儿子的钢琴演出。
但是“最美家庭”评选当天,刚好有大头儿子梦寐以求的火箭发射,他想在家好好观看自己期待已久的这一幕,因为飞上太空,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。
可是妈妈不喜欢自己琢磨航天飞机,而且评选少不了自己。
无奈之下,他失落的去了评选现场。后来,妈妈不想把孩子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,特地和小头爸爸准备了飞机模型,一家人快乐的笑着。
妈妈也试图把自己的理念灌输给孩子,但是最后仍然没有阻碍大头儿子的梦想发芽。

什么是家庭教育的双重标准呢?简单来说,就是同样的环境里,父母对自身和孩子的要求出现反差,引起矛盾。
如果妈妈没有想开,让大头儿子继续自己的航天梦,那么大头儿子也不会那么开心或者不能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
那么如果家长与孩子的意见产生分歧呢?显然,孩子不听话,家长不理解的局面就会形成。
之所以说双重标准下的孩子容易不听话,是因为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出了问题。
孩子的想法的确会幼稚、不实际一些,但是家长们也难免会犯“先入为主”的毛病,习惯性的觉得是孩子调皮不听话,其实父母也有责任。

家长的双重标准才是孩子不听话的原因,家长们是否有所发现?
三、不“双重标准”,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以身作则
作家麦家说,他的儿子在青春期的时候,几年来都不愿意和他讲一句话,无论他如何靠近儿子,儿子依旧视他为仇人。事后他了解到,原来自己和孩子的相处里,根本没有产生有效的交流和沟通,这使得孩子照搬了自己的行为也变得“不说话”。
尊重孩子的想法,拒绝“双重标准”。
家长把自己的思维灌输给孩子很容易,但是磨合起来却困难重重。不双重标准的第一步,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想法,理解孩子的心思,达成有效的亲子交流,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。

要求孩子做的事情,自己也做到。
如果你想要孩子早睡早起,那么你可以试试跟随孩子的脚步,和孩子一起克服,这样孩子不仅有一个楷模,更有动力。孩子知道,他不是一个人在改变在努力,这样的情况对孩子改变是有利的。
鲁道夫·斯坦纳说: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。家长们要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,应当有效回避双重标准,给孩子正确的行为引导。对此,你有什么经验分享吗?赶紧来评论区留言讨论吧~
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,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、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
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,喜欢这篇文章,请点赞、分享给更多的人!
相关内容